慢性前列腺炎作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高发疾病,其患病率呈稳定高发态势,在 50 岁以下男性泌尿科就诊病因中位列首位,占泌尿生殖系统就诊人数的四分之一,患病率达 2%~10%,终身患病率更高达 14%,且欧美与亚洲地区报告率无显著差异 [4][5][6]。该病以盆腔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为核心症状,部分患者还伴随性功能障碍,不仅严重降低生活质量散户炒股,更带来沉重经济负担 —— 全球每年用于其初级诊断和治疗的成本已超过 8400 万美元 [2][3]。
西医治疗中,抗生素等药物对部分患者(尤其非细菌性类型)疗效有限,且易因病情反复导致治疗周期延长;而中医依托 “整体观念” 与 “辨证论治”,通过中药、前列腺按摩、针灸等综合手段,既能精准改善症状,又能调节机体状态以降低复发率,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提供了更全面的思路。
一、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认知
在中医理论中,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表现(如盆腔疼痛、尿频尿急、排尿不适等)多归属于 “精浊”“淋证”“腰痛” 范畴,临床以 “湿热下注型” 最为常见,与前文所述解脲支原体感染的 “下焦湿热” 病机相通。
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的典型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有灼热感,盆腔区域(下腹部、会阴部、腹股沟)隐痛或胀痛,部分患者伴随尿道口分泌物增多(或晨起尿道口有黏液糊口),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核心病机为 “湿热蕴结下焦,气血运行不畅”—— 湿热之邪侵袭前列腺,破坏局部气血平衡,导致腺泡阻塞、炎性物质积聚;反过来,局部炎症又进一步加重湿热内蕴,形成 “湿热 - 炎症” 恶性循环,这也是病情反复的关键原因。
展开剩余92%二、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基础:定义、分类与流行病学
(一)定义
慢性前列腺炎指前列腺在病原体(如细菌、支原体等)和 / 或非感染因素(如盆底肌功能障碍、神经心理因素)作用下,以盆腔区域疼痛或不适、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病程多超过 3 个月 [1]。
(二)NIH 分类
国际通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分类将其分为 4 型,其中 II 型与 III 型临床最常见:
I 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BP):起病急,伴随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多由细菌急性感染引起;
II 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以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为特点,病原体多为粪肠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
III 型(慢性前列腺炎 / 慢性盆腔痛综合征,CP/CPPS):无明确感染证据,以盆腔疼痛、排尿异常为核心,占慢性前列腺炎的 80%~90%[5];
IV 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AIP):无明显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三)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群体:以 50 岁以下中青年男性为主,是该年龄段男性泌尿科就诊的首要原因;
地域差异:欧美与亚洲地区患病率无显著差异,说明其发病与地域、种族关联较小;
疾病负担:患者常因长期盆腔疼痛、排尿异常影响睡眠与工作,部分伴随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同时反复诊疗也带来高额经济成本 [3]。
三、关键治疗手段:前列腺按摩的操作方式与循证证据
前列腺按摩是慢性前列腺炎(尤其 II 型、III 型)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通过物理刺激促进前列腺局部循环与炎性物质排出,其操作方式与疗效已得到多项临床研究证实。
(一)常用前列腺按摩方式
传统前列腺按摩法
体位选择膝胸位、侧卧位或截石位;操作者示指润滑后经肛门缓慢进入,先评估前列腺轮廓、质地、有无压痛或硬结,再从前列腺两侧叶向中央沟方向依次轻柔挤压,最后沿中央沟由上向下挤压,促进前列腺液排出 [7]。
改良前列腺按摩法
在传统手法基础上,增加会阴部配合揉按(可采用双手或单手法)。相较于传统法,该方式能显著降低患者按摩时的疼痛评分(P <0.01),提高前列腺液按出率(P < 0.01),同时降低操作难度,更易被患者接受 [8]。
盆骶经络揉推法
分三步操作:第一步通过肛门部回环揉动放松直肠括约肌;第二步示指进入直肠后,在前列腺周围不同按摩点围绕前列腺自上而下轻柔按揉;第三步结合盆骶部经络(如会阴穴、关元穴)辅助推揉,兼顾局部刺激与经络调节 [9]。
(二)前列腺按摩的循证证据
1. 针对 III 型(CP/CPPS)的研究
吴隽等研究(76 例随机对照)
将患者分为 4 组:A 组(前列腺按摩)、B 组(生物反馈电刺激)、C 组(按摩 + 生物反馈电刺激)、D 组(对照)。治疗 2 周后,30 天随访结果显示:A、B、C 三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 D 组(P <0.05),且 C 组有效率高于 A、B 组(P < 0.05);三组 NIH-CPSI(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总分及疼痛、排尿、生活质量分项评分均显著下降(P < 0.05),且 C 组评分低于 A、B 组(P < 0.05),A、B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1]。
宋小军等研究(76 例随机对照)
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实验组采用 “左氧氟沙星 + 前列腺按摩”。6 周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有效率、NIH-CPSI 评分改善程度、尿路症状缓解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 P < 0.05);两组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2]。
申树林等研究(72 例随机对照)
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治疗,实验组采用 “中药汤剂 + 前列腺按摩”。治疗 2 个月后,实验组总有效率、NIH-CPSI 排尿分项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疼痛分项评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 < 0.01)[13]。
2. 针对 II 型(CBP)的研究
陈早庆等研究(124 例随机对照)
对照组采用 “左氧氟沙星(0.1~0.2 g / 次,2 次 / 日)+ 坦索罗辛(0.2 mg / 日)” 口服,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改良前列腺按摩(2 次 / 周,共 8 周)。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有效率、性功能指标(如勃起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评分显著更低(均 P < 0.05)[15]。
Ateya 等研究(37 例随机对照)
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实验组采用 “抗生素 + 前列腺按摩(3 次 / 周,共 4 周)”。治疗后两组 NIH-CPSI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 0.05),但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6]。
四、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方法
(一)II 型(CBP)诊断要点
病史: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病程≥3 个月;
实验室指标:前列腺液(EPS)、精液或前列腺按摩后尿液(VB3)中白细胞计数增多,且致病菌培养呈阳性 [1];
临床表现:除排尿异常外,常伴随盆腔区域(会阴部、下腹部、腰骶部)疼痛,前列腺指检可触及前列腺压痛、肿胀或硬结 [1][3]。
(二)常用诊断方法
Meares–Stamey 四杯法
被视为 CBP 诊断的 “金标准”,通过采集初始尿液(VB1)、中段尿液(VB2)、前列腺液(EPS)、前列腺按摩后尿液(VB3),分别进行细菌培养与白细胞计数,若 EPS 或 VB3 细菌培养阳性且菌落数显著高于 VB1、VB2,即可确诊 [14]。
二杯法(按摩前后尿液培养)
采集前列腺按摩前中段尿液与按摩后尿液,对比两者细菌培养结果与白细胞计数。研究证实,二杯法与四杯法结果具有强一致性,且操作更简便,可替代四杯法用于临床诊断 [14]。
五、联合治疗策略与临床经验
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核心在于 “综合调理、辨证施治”,通过中药、前列腺按摩、针灸、生活管理的协同作用,实现 “改善症状 + 调节机体 + 预防复发” 的目标,以下为临床典型案例与经验总结。
(一)临床真实案例
案例一:李先生,45 岁
因 “尿频、尿急、尿痛伴会阴部隐痛 1 个月” 就诊,诊断为 III 型慢性前列腺炎(CP/CPPS)。先采用西药(左氧氟沙星 + 坦索罗辛)治疗 2 周,症状无明显改善。转中医后,辨证为 “湿热下注型”,给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专利中药方剂:利尿消炎丸并联合针灸(取穴关元、三阴交、会阴穴)与改良前列腺按摩(1 次 / 周)。治疗 2 个疗程(每疗程 4 周)后,患者 NIH-CPSI 评分从 28 分降至 10 分,尿频尿急症状消失,会阴部疼痛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案例二:张先生,42 岁
慢性前列腺炎病史 5 年,反复发作,曾使用多种抗生素与物理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辨证为 “湿热下注兼气滞血瘀”,给予 “专利中药方剂利尿消炎丸(每日 2 次,每次 1 小袋)+ 前列腺按摩(2 次 / 周)+ 中医推拿(腰骶部、下腹部,1 次 / 2 周)” 综合治疗。治疗 1 个月后,患者排尿异常症状减轻;3 个月后,盆腔疼痛基本消失,随访 6 个月未复发。
(二)核心临床经验
个体化治疗是关键
中医强调 “辨证施治”,即使同属 “湿热下注型”,患者症状轻重(如疼痛部位、排尿异常程度)、兼夹证(如是否合并脾虚、血瘀)也存在差异 —— 如兼脾虚者需在清热利湿基础上加白术、山药健脾;兼血瘀者需加丹参、赤芍活血,避免 “一方通治”。
综合治疗协同增效
单一治疗手段疗效有限,需结合 “中药(调节整体)+ 前列腺按摩(局部排炎)+ 针灸 / 推拿(通络止痛)+ 生活调理(预防诱因)”:中药从根源改善体内湿热环境,按摩促进局部炎性物质排出,针灸缓解疼痛,三者结合可显著提升疗效。
注重 “治未病”,预防复发
治疗不仅关注当前症状,更注重调节机体阴阳与气血运行 —— 如通过健脾益气(加黄芪、白术)提升免疫力,补肝肾(加杜仲、枸杞子)增强前列腺局部防御功能,从根本降低复发风险。
慢病管理需长期坚持
慢性前列腺炎病程长、易复发,需医患共同配合:患者需遵医嘱完成疗程(通常 3~6 个月),定期复诊(每 1~2 个月评估 1 次),医生根据症状变化调整方案,避免因症状缓解而自行停药。
(三)核心中药方剂:利尿消炎丸
方剂组成:包含金银花、瞿麦、车前子、丹参、赤芍、薏苡仁、栀子、甘草等,可根据辨证随症加减(如兼脾虚加白术、山药,兼肾虚加杜仲、枸杞子)。
功效: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解毒通淋。其中,金银花、栀子清热燥湿、解毒;车前子、薏苡仁利尿通淋,促进湿热从尿液排出;丹参、赤芍活血化瘀,缓解局部气滞血瘀所致的疼痛;甘草调和诸药,避免苦寒伤胃。
注意事项:该方剂需由专业中医师根据患者具体辨证加减,不可自行抓药服用。
(四)潜在作用机制
疼痛缓解机制
前列腺按摩可刺激盆底神经中的慢速 C 纤维,通过 “闸门控制理论” 关闭脊髓背胶状质中快速 Aδ 纤维的疼痛传导通道,从而快速缓解盆腔疼痛 [17]。
局部抗炎机制
按摩可解除前列腺腺泡阻塞,促进炎性分泌物(如白细胞、细菌代谢产物)排出;同时改善前列腺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局部组织的血药浓度,增强中药或西药对病原体的抑制作用;对形成生物膜的细菌(如粪肠球菌),按摩还可产生物理性破坏,使药物更易接触细菌 [13][16]。
六、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操作安全:按摩需专业操作
前列腺按摩需由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损伤前列腺或直肠黏膜),频率控制在 1~2 次 / 周;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I 型)患者禁用按摩,以免导致感染扩散。
饮食调理:避免助湿生热
治疗期间需忌辛辣(辣椒、花椒)、油腻(油炸食品、肥肉)、甜食(蛋糕、奶茶),这些食物易加重体内湿热;建议多食薏苡仁、赤小豆、冬瓜、绿豆等利湿清热食物,辅助改善湿热状态。
生活管理:减少诱因
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避免频繁使用洗液破坏泌尿生殖系统微生态;
作息:避免久坐(每坐 1 小时起身活动 5 分钟)、熬夜,规律作息可维持免疫力稳定;
性生活:治疗期间避免不洁性行为,若性伴侣存在泌尿感染,需同时治疗,防止交叉感染;性生活频率需适度(每周 1~2 次),避免过度禁欲或纵欲。
用药安全:中药需辨证使用
所有中药方剂如利尿消炎丸均需专业中医师辨证后开具,不可轻信 “偏方” 或自行网购服用;若服用中药期间出现恶心、腹泻等不适,需及时复诊调整药方。
中医综合治疗在慢性前列腺炎(尤其 II 型、III 型)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一方面,通过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的核心治法,能精准针对 “湿热下注” 病机,快速改善尿频尿急、盆腔疼痛等症状;另一方面,依托 “整体观念”,结合中药、按摩、针灸等手段,既能调节体内湿热环境,又能提升机体免疫力,从根源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少,适合长期调理。
需强调的是,慢性前列腺炎治疗需 “专业指导 + 患者配合”—— 医务人员需根据患者辨证制定个体化方案,患者需坚持疗程与生活调理,两者结合才能实现 “症状缓解、长期不复发” 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敏建, 常德贵, 宾彬, 郭军, 金保方, 李彦锋, 孙自学, 戴继灿, 杜亮, 周少虎, 杨文涛, 王家辉, 张春和. 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23, 37(1): 3-17.
[2]Duloy, A.M., Calhoun, E.A. and Clemens, J.Q. (2007) Economic Impact of Chronic Prostatitis. Current Urology Reports, 8, 336-339.
https://doi.org/10.1007/s11934-007-0081-x
[3]Xiong, S., Liu, X., Deng, W., Zhou, Z., Li, Y., Tu, Y., Chen, L., Wang, G. and Fu, B. (2020)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Bacterial Prostatitis.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30, 504.
https://doi.org/10.3389/fphar.2020.00504
[4]Su, Z.T., Zenilman, J.M., Sfanos, K.S. and Herati, A.S. (2020) Management of 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 Current Urology Reports, 21, 29. https://doi.https//doi.org/10.1007/s11934-020-00978-z
[5]Lupo, F. and Ingersoll, M.A. (2019) Is Bacterial Prostatitis a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Nature Reviews Urology, 16, 203-204.
https://doi.org/10.1038/s41585-019-0150-1
[6]Anothaisintawee, T., Attia, J., Nickel, J.C., Thammakraisorn, S., Numthavaj, P., McEvoy, M. and Thakkinstian, A. (2011) Management of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JAMA, 305, 78-86.
https://doi.org/10.1001/jama.2010.1913
[7]张培伦, 王鑫, 姚怀国, 等. 前列腺指检按摩方法述评[J]. 健康研究, 2016, 36(5): 517-519.
[8]李其信, 傅伟, 游旭军, 等. 改良前列腺按摩法的临床观察[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9, 25(12): 1143-1146.
[9]彭明健. 张敏建以“盆骶经络揉推法”治疗前列腺痛的经验[J]. 北京中医, 2007, 26(12): 777-779.
[10]Krieger, J.N., Lee, S.W., Jeon, J., Cheah, P.Y., Liong, M.L. and Riley, D.E. (2008) Epidemiology of Prostatiti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31, S85-90.
https://doi.org/10.1016/j.ijantimicag.2007.08.028
[11]吴隽, 胡向农, 杨建军.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前列腺按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20, 26(11): 996-999.
[12]宋小军, 车向前, 党民. 大剂量左氧氟沙星联合前列腺按摩对ⅢA型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31): 58-59.
[13]申树林, 贺大林, 罗勇. 加味萆薢分清饮配合按摩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6, 12(9): 851-853.
[14]Nickel, J.C., Shoskes, D., Wang, Y., Alexander, R.B., Fowler Jr., J.E., Zeitlin, S., O’Leary, M.P., Pontari, M.A., Schaeffer, A.J., Landis, J.R., Nyberg, L., Kusek, J.W. and Propert, K.J. (2006) How Does the Pre-Massage and Post-Massage 2-Glass Test Compare to the Meares-Stamey 4-Glass Test in Men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Journal of Urology, 176, 119-124.
https://doi.org/10.1016/S0022-5347(06)00498-8
[15]陈早庆, 杨昌俊, 方钟进. 前列腺按摩配合药物治疗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性功能的影响研究[J]. 中国性科学, 2018, 27(2): 22-25.
[16]Ateya, A., Fayez, A., Hani, R., Zohdy, W., Gabbar, M.A. and Shamloul, R. (2006) Evaluation of Prostatic Massage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Prostatitis. Urology, 67, 674-678.
https://doi.org/10.1016/j.urology.2005.10.021
[17]Mishra, V.C., Browne, J. and Emberton, M. (2008) Role of Repeated Prostatic Massage in Chronic Prostat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Urology, 72, 731-735.
https://doi.org/10.1016/j.urology.2008.04.030散户炒股
发布于:湖北省恒正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